晶体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这是由它们的内部结构历决定的。—是发射区掺入的杂质浓度较高,有得于向基区注入多数裁流子(空穴或电子);二是为了保证注入基区的载流子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全部渡越到集电区去,减少在基区的复合机会,基区总是做得很薄(约为几个微米至几十微米),而且掺入的杂质浓度很低;三是集电结的结面做得比发射结大,有利于收集裁流子。 基于上述特点,虽然发射区和集电区同是P型区或同是N型区,但在使用中不能把发射极当集电极,而把集电极当发射极用。并且从结构上看,晶体三极管是否是由两个二极管构成的,但也不能用两个二极管组成三极管使用,道理很简单.它不具备晶体三极管的特殊结构和放大作用。 因为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应用得最多,所以这里只讲测试这种放大电路的电流放大系数(倍数)β。如图1所示,将万用表打到电阻档,以PNP型晶体管为例。如图1(a),红表笔接集电极,黑表笔接发射极,测出一个阻值;再如图1(b)所示。在集电极与基极间接人—个100K电阻,这时表针指示的阻值将变小,阻值约在10K左右。我们希望此值越小越好,越小说明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越大,放大能力越强。如果所测阻值减小到接入电阻阻值(100k)的1/10以下即为好管子,可以使用,如果前后两次所测阻值减小不了多少,表示管予放大能力弱.甚至没有放大能力,不能使用。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3-6-3 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