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阐述了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原理、补偿无功容量的确定以及补偿方法。通过本讲的学习,需要了解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原理、补偿无功容量的确定以及相关的补偿方法。 1. 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原理 ![]() 2. 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容量的确定 电容器负荷过大,会引起电压的升高,带来不良影响。应适当选择电容器的安装容量,通常电容器的补偿容量控下式确定: ![]() 式中: Qc------所需的补偿容量,kvar; Pp------一年中最大负荷月份的平均有功负荷,kw; tgφ1、tgφ2-------补偿前、后平均功率因数的正切值; q0----补偿率,kvar/kw,可从补偿率表中直接查得。 电容器额定容量:额定电压下的无功容量。 计算电容器补偿容量时,应考虑实际运行电压,其容量应换算: ![]() 式中, ![]() 对于电动机等用电设备进行个别补偿时,应以空载时(补偿后)功率因数接近于1为宜,以避免因过补偿引起过电压而损坏电气绝缘。 其补偿容量可用公式为: ![]() 式中, ![]() 补偿率(q0) 单位:kvar/kw ![]() 3. 无功功率补偿原则与电容器补偿方式 无功功率补偿原则为就地补偿和就地平衡。 电容器补偿方式主要有个别补偿、分组补偿和集中补偿三种,如下图所示。 (1)个别补偿方式 将电容器组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一般和用电设备合用一套开关。 优点:补偿效果好; 缺点:电容器利用率低。 应用场合:低压网络,对连续运行的用电设备较大无功功率容量补偿时。 (2)分组补偿方式 将电容器组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 优点:电容器组利用率高;所需容量比个别补偿方式少。 (3)集中补偿方式 将电容器组接在变电站(或配电站)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 优点:电容器组利用率高; 缺点:不能减少客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所引起的损耗。
4. 并联电容器组的连接方式 三角形、星形接线;双三角形、双星形接线方式。 依据:根据并联电容器组电压等级、容量大小、保护方式等。 GB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高压电容器宜接成中性点不接地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容量较小时(40Kvar及以下)宜接成三角形接线;低压电容器组宜接成三角形接线。
5. 并联电容器组投切的自动控制方式 1)高压并联电容器的自动控制方式 (1)电压型自动控制方式:根据配电系统电压的变化规律,确定适当的电压整定值,自动投切并联电容器组的容量,以改善配电系统的电压质量。 (2)电流型自动控制方式:根据配电系统负荷电流的大小,自动投切一定数量的并联电容器组的容量。 (3)程序控制方式:根据一定的生产规律编制出并联电容器的投切程序,用时间切换器按固定程序进行投切并联电容器组的容量。 (4)无功功率型自动控制方式:根据无功功率或大功电流的大小投切. (5)功率因数型自动控制方式:利用功率因数继电器控制投切. (6)综合型自动控制方式(1、5结合) 2)低压并联电容器的自动控制方式 (1)时间性自动控制方式 (2)功率因数型自动控制方式 6. 并联电容器的型号表示及含义 并联电容器的型号表示及含义为: |
电工学习网 ( )
GMT+8, 2023-9-24 21:43